制冷技术的发展简况
现代制冷技术作为一门科学,是19世纪中期和后期发展起来的。1834年,美国人波尔金斯试制成功了*台以乙醚为制冷剂的蒸气压缩式制冷机。1844年约翰·高里在美国费城用封闭循环的制冷机建立了一座空调站。1852年凯尔文作出了逆卡诺循环可以制冷的理论证明。1862年法国人卡列制成了氨水吸收式制冷机。1873年波义耳发明了氨压缩机。在此基础上,卡列·林德于1875年用氨作制冷剂,制成了氨蒸气压缩式制冷机,从此蒸气压缩式制冷机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蒸汽喷射式制冷机是1890年以后发展的,由于它能达到的温度限于0℃以上,且容量一般较大,所以应用不甚广泛。
进入20世纪以后,制冷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随着制冷机械的发展,制冷剂的种类也不断增多。1930年以后,氟利昂制冷剂的出现和大量应用,曾使压缩式制冷技术及其应用范围得到极大的发展,特别是空调制冷和中小型低温制冷领域中,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类制冷剂 。由于氟利昂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质,使制冷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应该指出,近十几年的研究证明,氟利昂簇中的含氯而无氢的碳化物(简称CFC),能严重地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以及地球高空的臭氧层,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是公害物质,属于限制和禁止使用的物质。因此减少和禁止CFC的使用和生产,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研究和寻求CFC制冷剂的替代物,也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十多年来。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一些有可能作为CFC的替代物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开始使用混合溶液作为制冷剂,使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发展了重大的技术突破。
现在制冷机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人们利用逆向循环实现热量的转换,热泵也列入了制冷技术的范畴。从制冷的温度范围来说,可以获得从稍低于环境温度直到接近于*零度的低温。单机组的制冷量从几十瓦到几万千瓦,成套建筑空调用的离心式制冷机组制冷量接近25000KW。制冷机的种类和型式不断增加,制冷系统的流程、主机、辅机、制冷剂及自动控制都有了新的发展。在制冷机的设计、制造、测试、控制及生产管理等方面,都使用电子计算机,更好地实现了设计的优化及制冷系统调节控制的自动化,取得了最佳技术经济效果。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利用天然冰进行食品的冷藏和防暑降温,在《诗经》和《周礼》中就有了“凌人”和“凌阴”的记载。“凌”就是冰,这说明在奴隶社会的周期,已有专门管理冰的人员和贮藏冰的房屋。1986年在陕西省姚家岗秦雍城遗址发掘出可以贮藏190m3冰块的地下冰室,这说明了早在春秋时期,秦就很重视食物冷藏和防暑降温方面的设施建设。我国劳动人民在采集、贮运和使用天然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的制冷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直到1949年,我国还没有能制造制冷设备的工厂,只在沿海几个大城市有几家进行配套安装空调工程的洋行和修理冰箱的小作坊,制冷设备均为国外引进。全国仅有少数冷藏库,总库容量不到3万t。
我国现在的制冷机制造工业是50年代末期,在几个安装、修理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开始仿制生产活塞式制冷机,到自行设计和制造,并制定了有关的系列标准,以后又陆续发展了其他类型的制冷机。目前已有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吸收式、热电式及蒸汽喷射式六大类制冷装置,许多产品的质量已接近和达到世界*水平。以往我国的制冷装置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大型建筑的空调中。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冷装置用于生活中的比例迅速提高,产品的数量也急骤增加。据统计,各类制冷装置的社会拥有量从1978年的4万台套,猛增到1988年的790万台套。到1988年底,我国制冷装置的社会拥有量约为2000万台套,是1981年社会拥有量的40倍。1991年,我国已拥有年生产1200万台电冰箱的生产能力,电冰箱的产量居*。可以预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机的生产和应用将会达到更高的水平。
了解更多关于冷水机,冷冻机,冰水机,制冷机相关资讯,请关注海菱克小编更多的分享http://www.hlaz.net http://www.szhailing.cn